瀏覽次數:580by:威舜企管
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大調查:你是 J型人才嗎?
來源:《30》雜誌
發表人 發表時間
張育寧 2010/3/1
ECFA、開放大陸學歷認證、放寬兩岸技術與人才交流,許多人擔心兩岸職場愈來愈「平」,當工作機會楚河漢界不再,職場又熱又平又擠下,一場「搶飯碗大賽」似乎就要展開。
但,問題真的可以這麼簡化嗎? 事實上,ECFA簽訂後,台灣30世代和大陸八○後與其擔心搶飯碗的問題,不如自問,站在跨國工作競技場上,自己是不是企業要的J 型人才。
J 的形狀就像一隻釘子,釘面是向外延伸的廣度,指能夠跨領域學習的彈性;釘腳則是向下扎根的深度,指挖掘問題、提出可執行性解決方案的能力,兩者相輔相成,才能穩固釘在牆上。
《30》雜誌邀請兩岸CEO為30 世代出考題,總結出J 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創新六力:包括聯想力、質疑力、共好力、社群力、逆境力與探險力。針對這六力,我們更繼續邀請台灣104 人力銀行和大陸智聯招聘人力網,以「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大調查」為題,針對兩岸20至39歲青年與企業人資進行意見調查。
在職場又熱又平又擠下,你準備好面對後ECFA時代了嗎?企業主怎麼看待台灣人才的創新競爭力呢?要成為J 型人才,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優勢在哪裡?又要如何補強自己的劣勢?
盤點創新六力
迎向「平」的兩岸新世紀,台灣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是否足以面對ECFA帶來的挑戰?
值得注意的是,只有33.1%的台灣30世代認為自己是企業想要的創新人才,同時有近4成的人不確定自己是否具有創新競爭力,顯然自信心不足。
不過,再來看看人資的意見。相對於台灣30世代的自我懷疑,兩岸企業人資不約而同給予台灣人才高度肯定。台灣人資中更有超過7成肯定台灣人才的表現,顯示目前台灣人才仍占據創新優勢。
但,若把時間點放在未來決勝點,超過6成的大陸人資和近3成5的台灣人資都認為,大陸人才潛力更被看好。
IBM 台灣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玲娟說,「台灣30世代並不是沒有能力,問題在於,你有沒有勇氣現在開始向更大的舞台挑戰。」台灣優勢,聯想力創新
ECFA其實潛藏龐大的機會舞台,而非只看到表面的威脅,要如何向大舞台挑戰,必須先盤點自己的創新力。
台灣30世代的創新優勢是什麼?
在六大創新競爭力調查中,台灣30世代認為自己最不足的是「聯想力」;大陸八○後則認為自己應該要努力培養「社群力」。有趣的是,這個問題在企業人資眼中,「聯想力」反而是台灣30世代最受肯定的一項,也是大陸八○後亟待培養的創新競爭力。
為什麼兩者看法差距這麼大?104 人力銀行行銷經理方光緯分析,台灣職場強調創新思維至少超過15年,台灣30世代會更自覺地希望加強創新技能,所以自我認知上反而覺得不足。不過,在台灣人資眼中,其實他們非常有創新點子(idea),創新競爭力集中在「聯想力」(37.92%),如果以企業需要的J 型人才來看,反倒是其他五力都低於20%,顯示問題在於創意點子商業化的深度能力不足。
成長於資訊時代,台灣30世代掌握資訊的工具能力佳,聯想力自然廣博,這正是J 型人才上方講求廣度的釘面,但要在全球化競爭中勝出,不能只有創意點子,還要把創意點子商業化,「就像釘子要牢牢穩固在牆上,不只釘面要廣,釘腳也要夠長。」方光緯分析。
打深「J 型人才」的釘腳
要加強創新深度,成為J 型人才,人資認為,台灣30世代亟待加強的前三個創新能力,包含「質疑力」、「逆境力」和「社群力」。
1. 質疑力: 就是問對問題,聚焦目標的能力。例如,ECFA後,關鍵問題究竟是「是否要西進工作?」還是「迎向平的兩岸,我的競爭策略是什麼?」
「問對問題,才能開始規畫應對策略,才有可能進入執行階段,這是創新商業化的第一步,也是個人面對未來時,不因徬徨而消極的關鍵能力。」方光緯說。
2. 逆境力: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需求,擁有高度抗壓力,迅速採取行動提出問題解決方案,就是逆境力。
在兩岸就業市場疆界逐漸弭平的壓力下,能否做到「以正向心情迎向挑戰」,是30世代能否維持創新優勢的關鍵之一,懂得以正向心情面對,才會看到機會而不是威脅。
3. 社群力:創新觀點不能只靠內生,透過形形色色人物,廣納新想法,測試整合新觀點,就是社群力。
「網路,是30世代最大的優勢,」方光緯說,網路世界改變人與人的關係,懂得運用網路社群工具,運用眾人之智攫取創新能量,「不管你在台灣、在大陸,或是在非洲,都可以在全球化的場域裡競爭。」
不同產業需要不同創新不同產業,J 型人才要挑戰創新的能力亦不同本次調查顯示,善於應付高度景氣循環的科技業與製造業,相對擁有較佳的逆境力和探險力;但是當要從代工製造轉向更複雜的產品設計,還要懂得以質疑力觀察細節,看到「已經存在卻沒被滿足的需求」,才能走出產業升級的創新策略。此外,傳統製造業更要透過拓展人脈的方式,以社群力尋求創新觀點,才能從大陸低成本製造優勢中突圍。
批發、零售業非常注重服務與溝通,較善於共好力、社群力創新,但相對之下,就疏於培養質疑力、逆境力和勇於挑戰新任務的探險力。至於金融投顧保險業,在嚴謹的法規限制下,培養從細節處尋找創新可能性的質疑力,服務業特質也強化共好力與社群力,但相對之下,就較缺乏勇於冒險的探險力。
問對問題,迎向「平」的世界
台灣30世代是否已經準備好迎向兩岸新變局?
超過7成的台灣30世代擔心自己被對岸人才取代;但矛盾的是,有4成2的人表示西進「與我無關,沒感覺」,等於超過一半的人面對大三通變局時,明知有威脅卻只反以被動的態度面對。
「這種矛盾是因為沒有深入了解變局,問錯問題了。」方光緯認為,就業市場發展是國家、政府層級的問題,而且是10年以上的長期問題,但一般人很容易受媒體影響投射到個人身上。「但是,個人不可能承受國家的問題,現在也不可能解決10年後的問題,當然就只能消極被動以對。」
台灣30世代應該要問的,不是「我應不應該西進?」而是「我的個人生涯策略是什麼?」生涯策略應該是1年、3年、5年、10年,循序漸進的短、中、長期規畫。先問自己「過去我曾經為就業做過哪些努力?」然後再問:「 要達成我的短、中、長期計畫,我要做哪些事情?」有近9成的台灣企業人資認為,其實,現在的30世代應該更積極主動了解對岸就業市場,主動尋找就業機會。
與其焦慮徬徨,不如把問題問清楚,變身有廣度和深度的J 型人才,台灣30世代的舞台其實很大的。消息聯播來源:來源:《30》雜誌 發表人:張育寧
#J型人才#兩岸#創新#競爭力#調查
https://cpl303130.web66.com.tw/web/SEC?postId=1301346宇橋 明谷.欣欣.友三.先達俞氏對講機維修
板橋中永和新莊.樹林三重.蘆洲泰山土城.新店北市維修俞氏對講